师生风采

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崔秀汉——中国朝鲜族医学高等教育的开拓者

崔秀汉简介

崔秀汉(1916-1997),朝鲜族,中共党员,中国朝鲜族医学教育家,原延边医学院院长,教授。1957年2月调入四影免费虎院8844mc任医疗系主任,1958年8月任延边医学院第一任院长。1985年7月晋升为教授。1989年8月离休。他长期从事医学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工作。担任院长期间创建了药学系,为延边医学院的建设发展和医药学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崔秀汉教授是老一辈医学教育家,是中国朝鲜族医学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是延边医学院第一任院长,延边医学高等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他1916年出生于黑龙江省东宁县高安村,1997 年因病逝世,享年81岁。2016年9月在崔秀汉诞辰100周年之际,学校出版了《崔秀汉评传》一书。书中对他在几十年的革命工作生涯中所表现出的坚持党性原则、勤奋学习、勤恳工作、艰苦奋斗、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高尚品德和奉献精神给予了全面展示和充分肯定。同时也回顾和反映了延边医学高等教育的早期历史和发展历程。

学医执教投身革命洪流

崔秀汉从小家境贫寒,但其母亲思想开明重视教育,为了孩子能有好的前程,她克服一切生活上的困难,把崔秀汉送进了村里的私塾学堂,开始学习《千字文》,认识了不少汉字。1924年,母亲把崔秀汉送进村里的汉族小学读书,1928年,崔秀汉考入东宁县的县立第一高级小学。崔秀汉一直在汉族学校读书,他感到不懂朝鲜文很不方便,于是,他到村里办的夜校苦学朝鲜文,逐渐达到了可以阅读朝文报纸的程度。1930年末,崔秀汉高小毕业,因家中贫困不能接着读中学,只好在家务农。1934年春,在亲戚的支持帮助下,母亲凑足学费,把崔秀汉送进了哈尔滨的补习学校。同年6月,崔秀汉考上了黑龙江省立第六中学。

1936年夏,崔秀汉在亲戚——铁路医院的大夫李锡玉的鼓励下,最终鼓起勇气选择了学医的道路。1937年,崔秀汉选择了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该校是我国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建的。当时竞争很激烈,仅录取60名,而应试者300多名。崔秀汉以优秀的成绩被录取了。在他上大学的第二年,学校由日本人掌管并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在大学读书期间,他就很敬重和崇拜药理学教研室的医学博士郭光武教授。

1940年,拿到毕业证的崔秀汉留校任教,如愿以偿地被分配到了郭光武教授的药理教研室任助教。郭教授要求崔秀汉白天在学校做实验,晚上回家看书,上班一年多的崔秀汉已经掌握了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术。1942年,崔秀汉已经能较熟练地独立进行实验教学了,这一年他花费了较大的精力进行了精神性发汗实验和桑寄生实验研究,并写出了实验论文。1943年,桑寄生药理研究论文在满洲医学会哈尔滨支部例会上发表,同年6月,耳鼻咽喉科临床杂志上发表了署名崛内纯一、郭光武和崔秀汉的有关腋臭与软耵聍的论文。由于崔秀汉在任教过程中认真严谨,科研成绩优异,1943年7月,学校安排崔秀汉暑假期间带领学生到基层巡回医疗。返校的次日,郭教授找崔秀汉谈话说:“学校决定提升你为助理教授,你要抓紧一切时间搞好学习和科研并做好讲课准备。”

1944年,恩师郭光武教授因病去世,崔秀汉继承先辈遗志,把郭教授的全部讲稿接过来,昼夜奋战编写药理学讲义,此时他已经完全有能力承担药理学理论课和实习课的讲授。

崔秀汉在少年时期便受到父亲革命思想的影响,后来在与哈尔滨朝鲜人学生会进步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更加深了对当时抗日救国形势的认识,尤其是认识了在“九·一八”前就与沈阳地下共产党组织有联系的进步青年元逸愚,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崔秀汉逐步成长为一位反日抗日的爱国进步青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按照哈尔滨的苏联红军司令部发来的通知,请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人代表和日方代表前往红军司令部。在大家的推举下,崔秀汉作为中方代表来到苏军司令部。日本人将学校交还给了中方并退出学校。这所中国人创办的学校终于又重新回到了中国人手中。之后,学校成立了大学执行委员会,崔秀汉被聘为学校教育部部长。

1945年下半年,崔秀汉经人介绍,正式加入了“朝鲜独立同盟”,他结识了不少革命同志也接触到许多革命书籍,崔秀汉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实现自己的革命理想,原本在解放后想继续留在学校任教的崔秀汉毅然离开了母校到宾县东北军医大学参军(后改为中国医科大学),投奔到革命洪流中。

1945年底,崔秀汉乘上去宾县的卡车,来到了东北军医大学。学校政委黄林、校长陈述和松江军区卫生部长兼副校长涂通今热情地欢迎他。经过学校领导的最终商讨,决定让崔秀汉担任教务主任一职,同时还负责讲授药理学、生理学、生物学等课程。

1946年6月,由于形势需要,东北军医大学迁到兴山。根据卫生部统一部署,将东北大学医学院并入东北军医大学,崔秀汉任教务主任。同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命令,从延安战略转移长途跋涉到兴山的中国医科大学与东北军医大学合并,校名为中国医科大学,由东北民族联军总卫生部领导,崔秀汉任教务主任。1947年2月13日,崔秀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 月中旬,为配合解放战争,为部队输送医务人员,民主联军决定接管龙井医科大学,并派中国医科大学李震勋和崔秀汉到延边筹办医学教育。李震勋为龙井医科大学院长、原龙井医科大学校长卢基舜为副院长、崔秀汉为教育长,并责成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接管龙井医科大学,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下大力气把医学院办好。3月末,吉林分校领导和有关人员到龙井医科大学召开全体人员大会,宣布由东北民主联军接管龙井医科大学,校名改为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医学院。1948年1月,学校归属于中国医科大学,成为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分校(地址在龙市)。在龙井医科大学工作期间,学校培养了数百名中国解放战争前线急需的医护人才,为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由于崔秀汉任教育长两年期间,非常熟悉龙井医科大学的师资和医学教育情况。1948年10月,崔秀汉被调到哈尔滨中国医大第二分校。此时,形势发展很快,长春和沈阳相继解放,兴山中国医大接管了长春医学院和沈阳医学院。不久,一分校、二分校与哈尔滨医科大学合并,以充实哈尔滨医科大学。

1949年初,崔秀汉服从组织安排,从哈尔滨调到沈阳,被分配到药理学系担任主任。同年5月,中国医大集体由军队划归地方,此时崔秀汉已被批准为副教授。

殚精竭力献身延边医学教育

1956年冬,崔秀汉奉命从沈阳调到四影免费虎院8844mc,任医疗系代主任主持工作。当时,四影免费虎院8844mc医疗系主任为卢基舜,郑逵昌、郑炳镇为副主任,此时卢基舜正在因病住院。次年6月卢基舜逝世,崔秀汉被任命为医疗系主任。当时医疗系校址在局子街延边医院北侧。

崔秀汉了解到的情况是 , 医疗系有50多名教师和300多名学生,师生员工除一名教汉语的汉族教师外,均为朝鲜族;医疗系上课用自编的朝文讲稿,教师质量和数量都达不到基本要求,不具备实验实习条件;学生因为不懂汉语,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很大困难;校舍和教职工住宅严重不足,没有附属医院等许多问题。

崔秀汉将掌握的这些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向卫生部反映,卫生部非常重视,先后分配了13名优秀的毕业生到医疗系。卫生部对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教育的重视和支持让崔秀汉对建设医疗系有了信心。

1958年8月,中共吉林省委决定把四影免费虎院8844mc一分为四,成立四所独立院校。从此医疗系从四影免费虎院8844mc正式分立为由卫生部主管的本科大学——延边医学院。1958年12月7日省委任命崔秀汉为延边医学院院长。从此,开启了他献身医学高等教育的新征程。

崔秀汉始终认为教师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力量,对培养合格人才起决定性作用。他担任院长后,首先考虑的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学院的教师绝大部分是朝鲜族,汉语水平普遍较低,这是阻碍学校发展的瓶颈。于是,崔秀汉号召大家紧跟形势,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教师们的汉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还通过多种渠道

从东北三省医学院校调来了高水平汉族教师和应届毕业生,充实了教师队伍。1960年学院开始招收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学生,教师改用汉语授课,这是延边医学院在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转变,为学院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医学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崔秀汉高度重视学院的科研工作,下大力气抓实验室建设,增加实验和实践教学以及生产实习环节,在延边州委的大力支持下,延边医院成为延边医学院附属医院,为学生实习和教学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

医学院从 1958年8月独立办学到1966年5月的8年间,作为院长,崔秀汉深感肩上的重担沉甸甸的、心中的责任和使命更是大于天。他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高教六十条》,积极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医疗、科研三结合,狠抓教学质量的办学理念,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延边医学院的各项工作纳入以教学为中心的轨道,教学质量有了突破性的飞跃,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据记载,当时的教学质量在全国41所老医药院校中已经达到中等水平,这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是很不容易的,也得益于崔秀汉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领导才能。

1969年12月,崔秀汉下放到敦化县马号公社永发大队劳动锻炼。1972年5月崔秀汉被重新调回延边医学院工作,可是此时校牌已经改为延边医学专科学校(1971年1月降格为延边医专,隶属于延边州),实际降格为中专。当时,学校培养中专两年制医生,其难度很大,能否培养成合格医生大家都有顾虑。崔秀汉根据解放战争时期为部队培养大量医护人员的经验,鼓励大家增强信心,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一定会取得成功。为保证培养高质量人才,崔秀汉亲自深入基层到各县的实习基地现场办公,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一定要成为人民的好医生,还延长了他们的实习时间。

1976年8月20日省委批准延边医专恢复为延边医学院。1977年11月23日,根据中央的指示,恢复了党委领导下的以院长为主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从此,崔秀汉真正恢复了延边医学院院长职务。

1977-1983年间,他多次到长春、北京请示有关领导,解决了医学院校舍、住宅基建项目用地扩大至13236平方米,大幅度改善了办学条件和教职工住房。1977年增设药学本科专业,改变了培养单一本科专业人才的局面,同时增加实验、科研以及电化教学设备,加快了医学院的恢复和进一步发展。

崔秀汉任医学院院长20多年来,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医疗、科研三结合,狠抓教学质量的办学理念。1978年8月25日在教研室主任会议上,他再次强调:“教学、医疗、科研三项工作不可偏废”,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

崔秀汉长期担任行政一把手,他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学院的发展奋斗了一生,奉献了一生,是一位理想信念坚定、思想品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勤政廉政、群众信得过的好领导干部。

他的学生、延边医学院第二任院长姜顺求这样评价他:“崔秀汉院长是位药理学家、学者,又是医学教育家,一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医学教育工作忙碌了一生,为解放军医学院校、中国医科大学及四影免费虎院8844mc医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又是中国朝鲜族医学史知名学者,在中国医学史与中国朝鲜族医学史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治学严谨、谦逊和蔼、廉洁自律、两袖清风,深得全院教职工和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伉俪情深传承和谐家风

崔秀汉作为一名老党员并长期担任领导干部,一生严于律己、公私分明,平时唯恐占公家一点便宜。按照资历,崔秀汉享有相对较高的工资,可是他生活却始终很节俭,从不浪费,坚守物尽其用的原则。过去他一直住在校区外的平房里,学校考虑他年事已高,冬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不安全,决定为他配备一台小汽车,但被他拒绝了;后勤部门要给他的办公室配备沙发,又被他拒绝了;1980年学院盖了第一栋教职工住宅楼,学校想安排他进住,他坚定地说:“现在还有那么多人没有住处,我怎么能搬进去?”,还是被他拒绝了;1980年涨工资,原本有他的份,可他还是让给了别人。从这些点点滴滴的事例中,充分反映出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崇高思想境界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崔秀汉经常自己动手缝补衣物,有些衣物已经明显破旧了,但他还是舍不得扔掉,补了又补,同时也倡导孩子们穿打补丁的干净衣服。父母的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崔秀汉家的孩子从小就认为穿打补的衣服很正常,不期望搭乘父亲的公车,在饭桌上不浪费粮食,甚至对自己简朴的婚礼也没有抱怨过(崔秀汉的小儿子儿媳旅行结婚,大儿子儿媳婚礼是在学校食堂举办的,没有通知学校任何人,包括亲属在内只办了三桌)。

崔秀汉虽然自己的生活很简朴,但对有困难的群众他却总是很慷慨。崔秀汉全家于1970年到敦化县马号公社永发大队插队落户期间,大队要购买些马匹。

当时的生产大队很穷,崔秀汉与夫人商量后,无偿地捐献了家里的全部积蓄。在那插队落户期间,冬天上山砍柴是件非常劳累的事,有时还很危险。但是,崔秀汉领着全家拉着爬犁上山砍柴,从不麻烦队里群众。

崔秀汉还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以书为友,珍爱收藏图书,孜孜不倦地读书写作是他最大的乐趣,对科学的追求和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他对购买需要的书籍从不吝惜,他把家里最大的房间作为书房,一整面墙落地书柜里有上千本书籍。这些书分门别类,摆放整齐,保存完好。有一次,崔秀汉的儿子为了方便学习,将家里《王云五大词典》书末附录中一些度量衡及换算、数学物理公式等内容用刀片偷偷地割了下来,留作己用。后来被崔秀汉发现了,崔秀汉略带嗔色地对他说:“你这不是毁书吗?”虽然此后崔秀汉再没有提过此事,但他的孩子从此开始注意保存书籍并爱上了图书。

崔秀汉除了撰写大量的文稿之外,还撰写发表了专业论文20余篇,出版了专业书籍近10部。如他所写的《中国医史医籍述要》《中国历代医籍概要》《朝鲜医籍通考》《朝鲜历代医士史料集》等著作,因为需要查阅大量的古籍,崔秀汉所积累的卡片数以万计,并亲手制成卡片盒分门别类存放。他离休以后不但没有享受休闲安逸的生活,而且更加夜以继日地坚持读书和写作。

崔秀汉坚持每天自带干粮到离家10里地的四影免费虎院8844mc图书馆查阅资料,为的就是每天省出中午往返吃饭的时间。

崔秀汉和夫人李松竹于1950年结婚。李松竹1930年生,朝鲜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她于1958年8月调入延边医学院工作,历任临床医院药局副主任,制药厂主任、副厂长、党支部书记等职。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来不为家庭或丈夫的事向学校提出任何要求。不仅如此,她在家里也是贤妻良母,尽心尽力地支持丈夫的工作,相夫教子,贤淑温柔又不失坚毅和顽强。

崔秀汉的子女们反映:“父亲在追求梦想完成钟爱的事业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得到了母亲李松竹的理解和支持,即便是在最艰难岁月,母亲依然承担大量的工作压力,细腻呵护着每个人,默默承担起赡养老人和教育子女的重任,同时助力父亲繁忙的工作。在农村时父亲为村民看病,母亲便亲自抓药和打针;平日里,父亲每天记日记,母亲一直陪着;父亲写书,母亲是第一个读者,提出合理建议加以完善;父亲带病写作,母亲细心护理,帮助整理资料和校勘文稿,有时父亲口述,母亲负责代笔。父亲要求子女勤俭、向上、诚实、忠厚和实干,母亲言传身教,要求我们要独立、勤奋、吃苦、朴素和决不能享受任何特权。母亲常说,家长们都很忙,你们不能添乱,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还要为父亲分忧,承担更多责任。作为高级药剂师的母亲对自己的学习和对子女的严谨教育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母亲与父亲形影相随,全力支持和细心照顾父亲,才使得父亲在百忙的工作之余完成了大量的文稿写作,他们之间的关爱和陪伴对我们影响至深,我们也立志不虚度年华、努力拼搏一番事业,同时珍惜身边的每个人。”

崔秀汉夫妻伉俪情深、相濡以沫,崔秀汉的家风家规不仅是对子女的严格要求,也是对子女的厚爱,充分展现了他艰苦朴素的美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后代,他的两个儿子儿媳、两个孙女也都继承了良好家风,为人正直、工作努力、善良勤劳,在各自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崔秀汉同志在长达几十年的工作历程中,他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与延边医学院的历史相融合,是留给四影免费虎院8844mc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四影免费虎院8844mc健康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他的开拓精神和奋斗精神就浓缩在延边医学院的创建发展繁荣之中,为延边高等医学教育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高子愉 金秀吉)